“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普遍为独生子女,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更早接触成人世界。从2015年开始,199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已经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责任人,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90后”的队伍在逐渐壮大,而相应的犯罪率也在持续上扬,并已有成为犯罪主力的态势。
一、案件特点
1、 90后犯罪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2015年以来,霸州市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90后犯罪者共2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11人,占50%;小学文化程度的9人,占40.9%。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为中小学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而辍学在家。这些人多缺乏法律知识,多数人不知事由就触犯了法律,很少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绝大多数90后犯罪者无正当职业。22名90后犯罪者中,除5人在家务农,4人外出打工,其余13人均没有正当职业。通过对每起案件的庭前调查分析可知,由于没有正当职业,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罪者平时游手好闲,或多或少沾染了不良习惯,对人生方向的迷失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极易诱发犯罪。
3、侵犯财产型犯罪成为90后犯罪的主要形式。2015年,我院审理的未成年侵犯财产犯罪人数为12人,达到总数的54.5%,其中犯抢劫罪人数为10人,犯盗窃罪人数为2人。
4、冲动型、偶发性、突发性犯罪现象值得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时,大多数没有预谋和计划,一时心血来潮,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遇事冲动冒险而不计后果。有的未成年人会因一些小事而行凶伤人,“激情犯罪”在未成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多数。2015年,我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故意伤害和聚众斗殴涉案90后犯罪者为2人,皆因与他人发生口角或出于所谓的江湖义气产生报复心理对其实施犯罪。
5、共同犯罪居多。未成年人作案时,往往通过纠集玩伴一起作案来壮声势。由于未成人心态不稳定,自控意识较差,好逞强,容易被感染而形成共同作案,且很容易结成犯罪团伙,但团伙成员一般不固定,具有随时纠合的特征,多见于抢劫、盗窃犯罪案件中。
二、90后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不和睦。单亲家庭的子女多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怀,往往会产生反社会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二是家庭管教不当。有些家庭对子女过于溺爱纵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扭曲,以 “自我中心” ,形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教育重视不够。有的父母为生计忙于奔波或为自己享乐,无瑕照顾子女生活和学习。
2、社会不良因素的唆使和诱惑。随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成年人的视野开阔了,但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均未发育健全,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良宣传从某种程度上毒化、影响了思想,使一些未成年人判断是非的标准发生偏差。再加上结交朋结友不慎,受坏朋友诱骗,或讲江湖义气,求肝胆相照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3、文化素质低、虚荣心强、过早进入社会。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又由于其年龄小、抵制能力差,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尚处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阶段,不能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道德观,受社会上拜金主义、金钱万能、不良思想的影响,贪图安逸,追求高档消费,为了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物欲要求,于是他们往往会放弃现有的工作,到社会上游荡,用一些不法手段寻求物质满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4、不良网络的诱导。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对90后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未成年人猎奇心理较强,容易受到网络虚拟空间的吸引和诱惑,另一方面他们又无经济能力,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易引发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类犯罪。因网络虚拟财产等引发纠纷而导致的故意伤害等犯罪也时有发生。许多未成年人上网成瘾,严重影响学习,最后导致辍学,流入社会。
三、90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减少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1、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于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入手。应恩威有节,循循善诱,使子女懂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
2、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打击整顿,加强监督检查。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
3、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辩别是非的能力。
4、从法院角度来说,应立足教育,注重挽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注意讲究审讯、审查的方式和方法,突出对案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在办案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打开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四、我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的具体做法
1、庭前访。法官在庭审前认真阅卷,通过听取少年犯的亲属、朋友、同学等意见,认真了解、分析犯罪原因,深挖犯罪根源,选准感化点,并在庭审中有针对性地引导、感化,指明今后出路,促使少年犯彻底反省认罪服法。
2、判后访。判决后,主审法官及时进行回访,听取他们对判决的反映与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对一些存在无所谓态度或刑期长、缺乏承受能力的,或产生自卑感和对立情绪的少年犯,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使他们认清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心和决心。
3、服刑期访。法官不定期到看守所进行回访,听取看守所干部介绍少年犯服刑中的思想、劳动改造的表现情况,同时面对面地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法官还向他们宣传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帮助其树立生活的信心。
我们将认真做好审判工作的延伸,通过以案释法和开展法制宣传等有效形式,宣传普法,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共同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综合治理未成年犯罪问题。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及青少年维权岗活动,营造青少年维权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参与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协助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书店进行清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共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