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一乡一庭”将诉讼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为诉讼“瘦身”,为群众“减负”,打通了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介绍过了法庭的“名片”老王同志,我们再来介绍下法庭的“勤务兵”——小徐同志。小徐今年31岁,他为人热情忠厚,踏实负责。他和老王同志一样,总是把老百姓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来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相对于老王同志的主场作战,小徐的工作只是客场协助。但是协助的担子也重的很。平日里,你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小徐同志每周要去2次辛章开发区法庭,发挥基层调解员的作用。在这个拥挤的小屋里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网上立案。他也会去村街开展法律宣传,协助老王同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法庭调解工作。对老王同志调解达成协议的案子,符合条件的帮助群众办理司法确认。
小徐同志也是扬芬港中心法庭的书记员,他要协助的是宋庭长。主要是进行数字法院系统排期、查看审限是否临近,填录案件基本信息,做好开庭前准备工作。开庭时做好开庭笔录,开庭后整理卷宗等等。老王同志也会偶尔串场,到中心法庭协助宋庭长做一些调解工作。这时候,小徐就是虚心学习的学生了,老王同志的调解心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需要在深刻理解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体来说,小徐同志的这些工作很琐碎,却实现了调与诉的有效衔接。
“一乡一庭”中还有很多像小徐同志这样的“勤务兵”,他们都很年轻,干事有冲劲、有热情。比起老同志的老成持重,他们让群众看到的更多的是年轻人的朝气。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拉近法庭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在乡镇法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